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石家庄国际陆港,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缓缓驶出站台。今年首月,石家庄国际陆港共开行中欧班列125列,发送标箱15470个,货值达14.32亿元,货重19.2万吨,同比分别增长594%、677%、231%、970%,创历史新高,石家庄国际陆港以“开局即冲刺”的奋进姿态强劲开启新年发展高潮。
重大项目加速落地,枢纽能级实现跨越提升。纳入支持范围的25个重点项目建设目标全部完成,新增、改造仓储面积超70万平方米,改造盘活新建铁路专用线8条,陆港、大吾、太行等一批综合货运枢纽建成投用,国际陆港海铁公联运枢纽和西北、高新区、井陉、平山公铁联运枢纽等5大枢纽集聚区基本形成,冷链物流、平急两用、应急保障服务水平和网络韧性大幅提升。经过近年高速发展,石家庄国际陆港建成区由1.5平方公里拓展至4.5平方公里,投用铁路作业线6条、到发线3条,建成标准化仓库70万平方米、集装箱堆场20万平方米,年作业能力由300万吨提高至600万吨,成功获批中欧(中亚)班列集结中心,成为京津冀作业能力最大、集散能力最强、辐射范围最广、通关能力最优的内陆港。另外,围绕标准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,投资5.9亿元实施设备更新购置项目8个,快速换装转运设备、标准化载运单元、新能源货车、绿色作业设施大规模应用,广泛推广光伏发电,国际陆港入选国家首批绿色低碳交通强国试点;智慧物流产业园搭建了碳排放监测交易平台,光伏绿电总产能超2550MWh。
通道网络提质扩容,多式联运体系快速突破。石家庄国际陆港首发京津冀跨里海中欧班列,常态化国际线路达到18条,较补链强链实施前增加80%;中欧班列辐射50多个国家和地区,2024年开行数量839列,位居全国第9位、京津冀首位,较补链强链实施前增长295%。同时,石家庄国际陆港与天津港开通并常态化运行双向海铁联运班列,创新开行“港城班列”,最大限度发挥铁海运输互补优势,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约30%;开启海铁联运全程单物流新模式,成为京津冀首个实现“一单到底”国际海铁联运内陆城市,与马士基等世界海运巨头合作,通达全球200多个港口。另外,大吾煤炭等5个园区新增铁路专用线,实现公铁联运,有效促进钢铁、煤炭等大宗货物“公转铁”,提升综合运输效率与质量,降低成本。2024年全市集装箱公铁联运量24.7万标箱,较补链强链实施前增长288%。
产业加速集聚升级,枢纽经济新引擎高效激活。石家庄国际陆港建成超10万平方米的海关监管场地,与铁路部门联合启用“铁路快通”新模式,实现“一次申报、全程无忧”,整体运行时间缩短1.5天,先后获批并封关运行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和保税物流中心(B型),进一步拓宽铁路口岸服务功能,填补河北内陆直接开展进口粮油业务的空白。石家庄国际陆港加快推进“中欧班列+产业需求”的衔接式发展,开通了京津冀地区首个中欧班列多品名集拼业务,推动更多的京津冀制造高效走出国门,带动“通道+枢纽+产业”开放生态不断升级。(石雨 王建勋)
责任编辑:邢默冉 审核:张海洋